2018年9月2日 星期日

局部集中豪雨危機 (2018年9月3日)


在上週,香港地區受強烈西南氣流影響,多處出現大雨。其中在829日下午至晚間,在新界北及新界西更加發生集中豪雨事件。在元朗東部石崗一帶當日總雨量超過400毫米,北區及元朗東部大範圍超過300毫米。但在同一時間,市區的雨量則只有少於50毫米。

香港的範圍,在氣象預報上來講很小。但很多時間,香港各地的天氣情況是不盡相同。即使是受強烈西南氣流影響,但也不是各地雨量都到達極高水平。結果就令天文台的暴雨警告系統陷入一個相對尷尬的局面。為何會如此?



發佈暴雨特別警報地區,由829日下午1245分至830日上午045分,每小時45分前一小時的最高雨量紀錄 資料來源:香港天文台實時天氣稿

上圖顯示發佈暴雨特別警報地區,由829日下午1245分至830日上午045分,每小時45分前一小時的最高雨量紀錄。由於天文台並無提供毎一個雨量站的具體雨量,我們只能用實時天氣稿公佈的最高雨量紀錄來計算雨量。大家可以清晰看見,在下午2時左右開始,大埔首先受暴雨影響。其後在下午3時左右開始,北區及元朗(確切的講是在東部的石崗一帶),時雨量開始提升,並維持50毫米以上(達到紅雨級數)56小時。

這種規模局部集中豪雨範圍很小,但持續時間長,強度也很強。結果造成北區及石崗一帶發生嚴重災害。但此次的集中豪雨的成因是甚麼?


 8月29日中午至午夜的雷達動畫

資料來源:科技大學---香港天文台雷達圖片資料庫


當時,香港附近持續受強烈西南氣流影響,水氣從南海不停輸送至香港附近。而剛好在西南風在接近時,在大欖附近受山脈影響,出現氣流抬升的情況。進而在過山之後出現強對流,而剛好受影響的地區就在北區及石崗一帶。而香港其他地區,雨量就不是很大了。除了在西部屯門及葵青局部地區,其他地區雨量都不達黃雨的水平。

而事實上,這種局部地區的集中豪雨,在近年也出現不少。最近一次是在20177月,受塔拉斯颱風偏南氣流影響,在新界東部、新界北部及港島東部出現集中豪雨。同樣地,本站需要發佈暴雨特別警報。再之前,就是2015107日,在西貢區出現集中豪雨。再回到90年代的199311月,受艾拉颱風的環流及偏東氣流發生共伴效應影響,在新界西部及大嶼山出現集中豪雨。在以上的例子,集中豪雨會集中在局部地區發生,而其他地區相對雨勢就沒有這麼強烈。
而現時天文台的暴雨警告系統,由於需要顧及廣泛地區的設定,故對局部地區集中豪雨,難以發出相應的警告。正由於如此的問題,則會造成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時,受集中豪雨影響地區的警示不足,令災害可能更容易造成人命傷亡及財物損失。同時,未受集中豪雨影響地區的警示可能過高,反而影響社會的正常運作。以致天文台的暴雨警告系統在面對集中豪雨時,時常出現相對尷尬的局面。

要解決以上的問題,分區警報顯然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法。正因為如此,本站發佈暴雨相關警報時,雖然會以整體地區發佈,但暴雨特別警報採取的是分區發佈的模式。務求令警報真正可以做到防災得宜,以及避免影響未受集中豪雨影響地區社會的正常運作。但一旦把球交到天文台手上,整體社會停工停課的問題就會成為天文台最頭痛的地方。

而且,即使是以現時18區的分區,以新界大部分地區而言,警報依然有點太大。以今次元朗區為例,除了石崗一帶的東部以外,元朗西部的雨量在同時間就較少。所以我們也正在考慮再將預報區域再細分,提高警報的效用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